top of page

冬雨模糊天際線

游孟書.jpeg

游孟書 
You Meng-Shu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 副教授

以當代藝術觀點策劃 「女性藝術家」 展覽

這次我受宜蘭美術館邀請,以策展人的身份協助策劃年底關於宜蘭女性藝術家的大展「冬雨.遠山.近海―宜蘭當代女性藝術家」。本展覽以2022年為節點,邀請12位女性藝術家,李雅雯 、李瑋、李翡文、林思瑩、郭慧禪、梁曉晴、游幸珊、黃湘智、楊林、蔡昱芸 、簡吟如、盧嬿宇 (按姓名筆劃排序),部分藝術家在宜蘭出生長大,部分在宜蘭居住生活並從事創作。創作形式媒材多元,有平面繪畫、水墨、雕塑、陶瓷、影像、綜合媒材、裝置等等,創作的主題也相當廣泛,從自身創作實踐到當代議題等等。透過宜蘭美術館之地區性特色,以藝術展覽與教育活動,回應台灣女性藝術家在歷史上的表現,同時進行宜蘭女性藝術家相關資料整理與出版。

「冬雨.遠山.近海―宜蘭當代女性藝術家」的展覽標題,是透過藝術家的問卷回饋,統整出幾個關鍵詞句,再由策展人與館方集體討論所產出的共識。問卷的內容主要是針對藝術家自己與宜蘭的連結,生命中的記憶或是故事,或是宜蘭的人文歷史與環境對於創作的影響等等。除了這次標題所選用的「冬雨」、「遠山」、「近海」等屬於宜蘭的記憶風景之外,其實藝術家也提供了很多宜蘭人的共同生活經驗,像是「天際線」、「烏鶖追」、「三合院」、「龜山島」、「單手撐傘騎單車」等等。本次展覽並不是每一件作品都與宜蘭有直接相關聯性,但希冀透過藝術家的記憶經驗,喚醒宜蘭在地的區域特色的認同感。

冬雨.遠山.近海

宜蘭當代女性藝術家

被譽為20世紀現代主義女性主義的先鋒,英國作家維吉尼亞.吳爾芙(Virginia Woolf)曾說:「人不應該是插在花瓶裡供人觀賞的靜物,而是蔓延在草原上隨風起舞的韻律,生命不是安排,而是追求,人生的意義也許永遠沒有答案,但也要盡情感受這種沒有答案的人生。」

 

由於長年旅居國外,對故鄉的感情更是濃厚。回宜蘭故鄉除了重整設計工作室之外,更希望有一個空間可以推廣當代藝術,希望藉由展出可以看到更多宜蘭當代女性藝術家創作的作品能量和堅韌的生命力!然而在當今一個男權主義普遍的社會當中,女性藝術家的聲音和舞臺往往是弱勢且被忽略的。當代女性藝術家基基.史密斯(Kiki Smith)曾說:「我認為很多藝術創作都是在傾聽自己的聲音。」因此傾聽女性藝術家需求,探索女性藝術家角色轉變和發展的處境,是當務之急首要課題任務,基於這樣的理念,希望將夢想實現,也如同臺灣女性作家三毛曾說:「一個人至少擁有一個夢想,有一個理由去堅強。心若沒有棲息的地方,到哪裡都是在流浪。」

 

所以在這次宜蘭美術館聯展中,努力爭取機會,希望帶動宜蘭女性藝術家另外一個更寬廣的舞臺,可以讓更多人發現優秀的當地宜蘭女性藝術家風采,讓她們也可以堅持做藝術的夢想,無論任何艱難環境都可展現韌性和爆發力,讓創作自由遨翔在藝術的殿堂!也如美國現代主義之母喬治亞.歐姬芙(Georgia O'Keeffe)曾說:「在任何藝術中創造自己的世界都需要勇氣。」鼓舞女性藝術家在創作中努力勇敢做自己。

李瑋.jpg

李 瑋 
Lee Wei

藝術家、68當代藝術空間負責人

冬雨模糊天際線

游孟書.jpeg

游孟書 
You Meng-Shu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形設計學系 副教授

以當代藝術觀點策劃 「女性藝術家」 展覽

這次我受宜蘭美術館邀請,以策展人的身份協助策劃年底關於宜蘭女性藝術家的大展「冬雨.遠山.近海―宜蘭當代女性藝術家」。本展覽以2022年為節點,邀請12位女性藝術家,李雅雯 、李瑋、李翡文、林思瑩、郭慧禪、梁曉勤、游幸姍、黃湘智、楊林、蔡旻芸、盧嬿宇、簡吟如 (按姓名筆劃排序),部分藝術家在宜蘭出生長大,部分在宜蘭居住生活並從事創作。創作形式媒材多元,有平面繪畫、水墨、雕塑、陶瓷、影像、綜合媒材、裝置等等,創作的主題也相當廣泛,從自身創作實踐到當代議題等等。透過宜蘭美術館之地區性特色,以藝術展覽與教育活動,回應臺灣女性藝術家在歷史上的表現,同時進行宜蘭女性藝術家相關資料整理與出版。

 

「冬雨.遠山.近海―宜蘭當代女性藝術家」的展覽標題,是透過藝術家的問卷回饋,統整出幾個關鍵詞句,再由策展人與館方集體討論所產出的共識。問卷的內容主要是針對藝術家自己與宜蘭的連結,生命中的記憶或是故事,或是宜蘭的人文歷史與環境對於創作的影響等等。除了這次標題所選用的「冬雨」、「遠山」、「近海」等屬於宜蘭的記憶風景之外,其實藝術家也提供了很多宜蘭人的共同生活經驗,像是「天際線」、「烏鶖追」、「三合院」、「龜山島」、「單手撐傘騎單車」等等。本次展覽並不是每一件作品都與宜蘭有直接相關聯性,但希冀透過藝術家的記憶經驗,喚醒宜蘭在地的區域特色的認同感。

bottom of page